搜尋此網誌

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

苦與甜 空和滿

苦與甜 空和滿
「不要叫我拿俄米(就是甜的意思),要叫我瑪拉(就是苦的意思),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。我滿滿的出去,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。」
這句說話記載在聖經路得記第一章。一位老人家住在伯利恆,卻因本地饑荒而移民,轉眼十年,在外地失去了丈夫和兩個兒子,現在回流返國時說出心底的話。
這句說話充滿矛盾,生命也是如此,從甜到苦、 從滿滿到空空,是耶非耶? 
社會心理學鼻祖 Kurt Lewin 指出每個人有的「生活空間 life space」是由個人和環境互動而產生的行為動力。這種動力叫「場 Force Field」,Lewin 所指的環境是人的需求而在人的意念中(+)而產生的影晌,不同的人會看同樣的環境不一樣,也會因時間而有所改變。需求會產生引力或斥力,這就是「場」的動力了。這個場可以令我們覺得同一件事甘甜或是苦楚,因為我們沒有一個「參照標準 reference point。」
有了參照標準,引力和斥力有新的平衡,原本看為苦的會變得甘甜或是混和了苦中有甜、甜中有苦,生活(生命)變得可以更精采和美麗了。
這個參照標準必須是 a) 不會改變; b) 遠距離的; c) 可見的; d) 唯一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